目前分類:好花朵朵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この世の最上のわざは何?
楽しい心で歳をとり
働きたいけれども休み
しゃべりたいけれども黙り
失望しそうな時に希望し
しつぼう         きぼう
従順に、平静に、己の十字架を担う!
じゅうじゅん  へいせい   おのれ じゅうじか  になう
若者が元気いっぱいで神の道を歩むのを見ても、ねたまず、
人のために働くよりも、謙虚に人の世話になり、
               けんきょ
弱って、もはや人のために役立たずとも、親切で、柔和であること!
よわ                                 にゅうわ
老いの重荷は神の賜物。古びた心に、これで最後のみがきをかける。
おい   おもに     たまもの
まことの故郷へ行くために!
己をこの世につなぐ鎖を少しずつはずしていくのは真にえらい仕事。
おのれ          くさり
こうして何もできなくなれば、それを謙虚に承諾するのだ。               
                       けんきょ  しょうだく
神は最後に一番よい仕事を残してくださる。
それは祈りだ。
手は何もできない。けれども最後まで合掌できる。
                        がっしょう
愛するすべての人の上に、神の恵みを求めるために!
                          もとめる
すべてをなし終えたら、臨終の床に神の声をきくだろう。
               りんじゅう  とこ
「来よ、わが友よ。われ汝を見捨てじ」と。
                なんじ

super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YNTHIA DERMODY 撰 2008年9月


 
   美國佛羅里達州墨爾本市體育館的鐘聲響起,籃球比賽結束了。十二歲的男孩吉文的球隊敗北,但他姑母還是興高采烈。全隊所得的二十四分,無一不是吉文贏取的,包括幾個三分球。吉文跑到看台觀賽的家人身邊,大家都擁抱他,讚美他:「了不起!」「好棒!一個人包辦所有分數。」

吉文的姑母說: 「要是你能讓隊友打得跟你一樣好,球隊就會所向無敵。」

吉文一聽,馬上以辯護的口吻說: 「怎麼了?我已經盡力了。有什麼不對嗎?」

姑母無法理解侄兒的反應,她剛才不是盛讚過吉文了嗎?

兒童心理學家維基.帕納喬內博士指出: 「吉文以為,姑母在說他做得不夠好。他姑母的本意是說,他厲害得可以當隊友的教練。這意思大人聽得懂,但吉文不明白,問題出在姑母所用的字眼。」帕納喬內是墨爾本父母之道學院的創辦人。

父母或其他常跟孩子相處的人都知道,要能清楚無礙地和孩子溝通,有時很不容易。待吉文的姑母把自己的意思解釋清楚之後,吉文就釋然了。

   跟孩子說話,一些尋常詞語儘管用意良善,但都可能帶來情感或心理上的傷害。十來歲的孩子腦袋還在發育,不可能跟大人一樣剖析詞語、上下文或字裏行間的含義等,包括諷刺。

如果你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充分發揮潛能,那麼和他們談話時的遣詞用句最好謹慎,以免留下心靈創傷,同時務求建立他們的品格。父母跟孩子說的一些話,表面上似乎無傷大雅,甚至帶有鼓勵意味,其實也許恰恰相反。下面七句是這類常見的話,換個方式說或許好一點。

你對孩子說:「你真棒!」

   孩子聽到的卻是:「你的責任就是令我高興。」

   1.較好的說法是:「你該為自己努力的結果自豪。」
 
 多年來,大家都以為誇獎孩子、加強孩子的自尊,是他們出人頭地的關鍵。但兒童專家現在發覺,誇獎過頭,可能適得其反。嗜誇成癮的小鬼,凡事都指望人家讚美,到了十幾歲,假如受到「抽大麻」、「到汽車後座玩玩」等挑逗,很可能為求朋友誇獎而順從。稱讚女兒「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或誇獎她的分數而不是平日的努力,她會以為不打扮得漂漂亮亮、不取得高分,你就不喜歡她。孩子會把這套觀念帶到學校去。

   社會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在哥倫比亞大學時,針對四百名五年級學生進行實驗,測試誇獎過當的影響。她比較了兩組孩子,一組獲得「用功」的讚賞,另一組獲得「聰明」的讚賞,發覺被讚賞「用功」的一組測驗成績較好,也較能應付困難的功課。

   德韋克指出:「讚美孩子的天賦,往往使他們誤以為憑天賦就會成功,不必努力。結果他們害怕考驗,不會努力保持好成績,反而停下來任人趕上。」德韋克現已轉往史丹福大學任職。

你對孩子說:「說話客氣點!」

   孩子聽到的卻是:「我不想聽你聊什麼心底話。」

   2.較好的說法是:「我很高興你跟我談,不過我覺得這個字眼不得體,以後請別再說。」

   帕納喬內認為,孩子跟你談話時,假如夾雜些流行的粗話,你最好寬容點,這是現代孩子談話的方式,並非存心冒犯。家長一旦把談話重點轉移到字眼上,交談的本意就可能完全喪失,孩子不再吐露心聲。

   帕納喬內說:「你當然不希望孩子有話不說。父母求之不得的,正是孩子對他們直言不諱。」要教導孩子不說粗話,可在談過話之後再提出。

你對孩子說:「我們買不起。」

孩子聽到的卻是:「凡事有錢就行了。」

   3.較好的說法是:「這家商店的好東西實在不少,但我們家裏已有很多,不要再增加了。」

   你的孩子真的需要多一套電視遊戲機或一個洋娃娃嗎?當然不是。但父母一味表示不買只是因為錢的關係,孩子就會以為金錢是幸福的源頭,在林林總總的商品廣告誘惑下,不知饜足追求物慾。

   兒童發展學專家馬西.阿克內斯博士說:「孩子在五歲之前,你應該使他們覺得生活富足,重點不在物質,而在於享受目前所有的一切。」阿克內斯是quantumparenting.com的創辦人,他認為,財務是父母不必和孩子討論、解釋的少數課題之一,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要是孩子每次想去什麼地方或買什麼東西,你都詳詳細細解釋拒絕的原因,孩子就會跟你理論,甚至把你駁倒。」你應該用堅定而開朗的語氣說:「不行,不必多說了。」

   如果是年紀較大的孩子提出要求,那麼你可以坐下來,跟他商量買東西的條件,例如成績進步,當作獎勵;或者多做點家事,當作報酬。商量的過程,比哪一方付出多少更重要。

你對孩子說:「別怕,不會有事的。」

   孩子聽到的卻是:「你就愛大驚小怪!」

   4.較好的說法是:「你一定感到很難受,說來聽聽。」

   孩子被同學取笑、游泳比賽拿不到獎牌等,回到家裡悶悶不樂,家長一般都會表示沒什麼大不了,安慰他們一番。大人知道這些挫折是小事,但孩子要學習表達、處理心中的情感,而不是把情感藏在心中。帕納喬內說,如果孩子覺得自己不該有感受,或者覺得不該有某些感受,就會把心事悶起來,無法以健康的方式處理。

   你應該誘導孩子擺脫怨天尤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你有沒有什麼辦法補救?」這類說法,可以提供孩子思考的機會,化消極為積極,自行解決問題。

北卡羅來納州大學兒科教授梅爾.萊文博士說:「父母用心聆聽孩子說話,勝過一味向孩子訓話。你只須贊同孩子的觀點,孩子有什麼事都會跟你說。」

你對孩子說:「不要跟陌生人說話。」

   孩子聽到的卻是:「只要是陌生人都想傷害你。」

   5.較好的說法是:「有些人令你感到不自在,就不要跟他們說話。」

   現代的孩子經常得面對陌生人,跟陌生人說話,例如到商店買東西、搭公車、看醫生等。「不要跟陌生人說話」這句古訓已不合時宜。父母應做的是,好好跟孩子說明各種危險。

   首先,父母須了解一些事實。儘管的確有孩子被陌生人當街擄走,從此失蹤,但這些駭人聽聞的案例極少。傷害孩子的往往是熟人,包括長輩。所以,父母應教孩子提防所有人,不管是陌生人還是熟人,只要那人令他感到不自在。

   聯邦調查局侵害兒童案件專家詹姆斯.比斯利說,假如孩子喜歡上網,父母就應教導他們避免把姓氏、地址、學校名稱等資料外洩,以免對方利用資料找到他們。孩子在網上結識了新朋友,也應該告訴父母。

你對孩子說:「不可以自私。」

   孩子聽到的卻是:「把東西給人家。」

   6.較好的說法是:「傑西想借你的跑車玩玩,跑車當然還是你的,他會還給你。」

   你自己不會把跑車鑰匙交給鄰居,怎麼卻教孩子「不要自私」,把玩具無條件交給別人?塔夫茨大學教授、心理學家大衛.埃爾金德博士說:「小孩子難以分辨自我和所擁有的或心愛東西之間的差別,例如玩具熊、玩具火車等。所以你不能要求他們把自我分給人家。」埃爾金德說,有些孩子多次被迫割捨心愛的東西,感到非常苦楚,結果會避免對人付出愛心。孩子要到八歲左右,才真正了解分享的概念;八歲以前,教他們自私一點,是必須的。取過孩子鍾愛的玩具之前,最好先在上面寫上他的名字,他就明白你不是逼他放棄所擁有的東西。
你對孩子說:「你為什麼……(這麼晚才回來、打妹妹等)?」

   孩子聽到的卻是:「你又搗蛋了。」

   7.較好的說法是:「我看你一定玩得很高興,所以才這麼晚回家,但這是不對的。」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父母往往向孩子提出太多問題,有些問題其實是吩咐,例如:「你不覺得該穿雨衣,免得淋濕嗎?」這類問題只是把命令的口氣化作友善的提議。還有些問題父母其實已知道答案,例如孩子打妹妹,多此一問,只不過要讓孩子感到羞愧,自己招供。這個方法或可收效於一時,卻會衍生後患。孩子搗蛋,父母應該告誡,而非羞辱;使他知錯,方可培養他是非之心,但若年幼就令他過分羞愧,反而可能窒礙是非之心的發展。阿克內斯說:「孩子不辨是非,就不會理會別人的感受,會偷竊、撒謊,甚至暴力犯案。」父母最好跟孩子說,知道或猜想他們做了什麼,然後解釋為什麼不該那麼做。要是你說錯了,孩子一定會馬上糾正,而這正可以成為雙方懇切交談的起點,有助孩子成長。

super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家的修心格言(100句)..打通任督二脈..脫離世間輪迴之路.必看

( 1 )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 2 ) 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 3 ) 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只因你執著放不下。

( 4 ) 不寬恕別人,是苦了你自己。

( 5 ) 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 6 ) 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 7 ) 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 8 ) 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人 . 因為他成就你.

( 9 )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人是例外的。

( 10 ) 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 11 ) 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 12 ) 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 13 ) 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 14 ) 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 15 ) 當你知道迷惑時,並不可憐, 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 16 ) 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 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 17 ) 當你未學佛的時候,你看什麼都不順眼。當你學佛以後,你要看什麼都很順眼。


( 18 ) 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 ,
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

( 19 ) 承認自己的偉大,就是認同自己的愚痴。

( 20 )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與行為。

( 21 ) 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 22 ) 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 23 ) 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 24 ) 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麼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 25 )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 26 ) 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 27 ) 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捨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
沒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們至死都還在執著與追求。

( 28 ) 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 A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 29 ) 創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 30 ) 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 31 ) 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麼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 32 ) 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 33 ) 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瞭解太少.
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瞭解後,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 34 )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於淡泊,樂於寂寞。

( 35 ) 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 36 ) 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 37 ) 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於珍惜生命。
不瞭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 38 ) 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 39 ) 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 40 ) 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 41 ) 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 恥的。

( 42 ) 世間的人要對法律負責任。修行的人要對因果負責任。

( 43 ) 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佈施,
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佈施。

( 44 ) 內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 45 ) 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佈施。

( 46 ) 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 47 ) 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
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 48 ) 要瞭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 49 )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 50 )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於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 51 ) 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這個叫做認命。

( 52 ) 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於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 53 ) 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 54 ) 能為別人設想的人,永遠不寂寞。

( 55 ) 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準確般的發現自! 己的缺點,那麼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

( 56 ) 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迴旋。


( 57 ) 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 58 ) 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 59 ) 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
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 60 ) 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必呢?

( 61 ) 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譭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讚歎的人。
當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話少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
當你沈默的時候,別人還是要批評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不被批評的。

( 62 ) 誇獎我們,讚歎我們的,這都不是名師。會講我們,指示我們的,
這才是善知識.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 63 ) 你目前所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在就佈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

( 64 ) 沈默是譭謗最好的答覆。

( 65 ) 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 66 ) 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恆的至理。

( 67 ) 你認? R比抱怨還要好,對於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 68 ) 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
好中有壞,就看你會不會用?

( 69 ) 如果你自己明明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你也要向人懺悔,修行就是修這些。
你什麼事都能忍下來,才會進步。就是明明是你對,你也要向他人求懺悔,那就是修行了。


( 70 ) 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更多。

( 71 ) 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瞭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瞭解自己。

( 72 ) 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 73 )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 74 ) 只要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 75 ) 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 76 ) 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 77 ) 學佛就是在學做人而已。

( 78 ) 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為了什麼?

( 79 ) 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
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 的大恩 .

( 80 ) 勇於接受別人的批評,正好可以調整自己的缺點。

( 81 ) 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 82 ) 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

( 83 ) 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托,而是當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 84 ) 佛陀從不勉強別人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訴眾生,何者是善?
何者是惡?善惡還是要自己去選擇,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

( 85 ) 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著心。

( 86 ) 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誇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 87 ) 一個常常看別人缺點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夠好,因為他沒有時間檢討他自己。

( 88 ) 真正的佈施,就是把你的煩惱、憂慮、分別和執著心通通放下。

( 89 ) 如果你真的愛他,那麼你必須容忍他部份的缺點。

( 90 ) 要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你必須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會死去的觀念。

( 91 ) 瞭解永恆真理的人,就不會為任何的生離死別而哀傷悲泣,因為生離死別是必然的。

( 92 ) 希望你常對自己說,聞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這? 笑皏~,再沒有別的了。

( 93 ) 我的財富並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 94 ) 如果你準備結婚的話,告訴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學名言
「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對方的缺點,世界上沒有絕對幸福圓滿的婚姻,
幸福只是來自於無限的容忍與互相尊重。」

( 95 ) 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
多少人在今天已經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經成了殘廢,
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家破人亡。

( 96 ) 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後的結果,才能評定。

( 97 ) 你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委曲,你應該要想,他對我這樣已經很好了,
這就是修行的功夫。

( 98 ) 如果一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
你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

( 99 ) 世界原本就不是屬於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
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屬。

( 100 )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週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
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super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美滿的婚姻,是在於雙方發展出各自的人際關係、經濟基礎、生活空間與事業版圖;而最容易發生問題的,是任何一方過度的犧牲與忍耐。

很多女性都會以為:自己必須為這個家庭付出較多的心血,要不然就無法得到伴侶的喜愛。但實際上,正好恰恰相反。越是為自己而活的女性,越容易擁有一個更愛自己的先生、與更美滿的婚姻生活。而為了家庭、為了先生、為了公婆、為了子女而付出一切的,卻反而會面對更多的貶抑與指責。

  其中奧妙,就是發生於社會心理學上的認知失調理論。說穿了沒什麼,只不過因為人們一向不喜歡當笨蛋,而且非常不願意承認自己是錯誤的。倘若一個人做了一件事,他一定要把這件事情的價值給捧高,這樣子他才會覺得自己「賺到了」。今天,一位女性倘若在婚後,繼續擁有自己的生活、擁有自己的人際關係、追求自己的學業與事業,這時候,先生就必須說服自己:「我太太這樣做,是有意義的。」要不然,就等同證明先生自己是個笨蛋,娶了個不負責任的妻子。正因為沒有人喜歡當笨蛋,所以先生一定得努力說服自己太太有多好,這樣子,他才會覺得自己「賺到了」。基本上,只要雙方都不要太過自我中心,對於共同事物都能夠好好協調,任何一方都不會覺得自己吃了虧。

  倘若女主角採取了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犧牲自己來成全家庭。這時候,先生就得面對一種情緒--罪惡感。起初,先生會很感謝或疼惜女性的付出,但是時間一久,這感覺就會淡了。接下來呢,男性會繼續感覺到罪惡感,這時候,他就會下意識地來為自己辯護。他很有可能會覺得:「這些事情本來就是女生該做」,要不然就是貶低女主角的地位,認為她什麼都不會,只好乖乖待在家裡。倘若這位女性是逆來順受型的,那問題就會更嚴重:男性會把情緒發洩在女性身上,事過境遷之後,為了躲避自己的罪惡感,就更加貶低與指責女性。到了最後,女性一旦變成了眾人眼中的「家恥」,先生就會為此感到很丟臉。而女性也會感覺到極度的委屈。

  這樣的觀念,與世俗的觀點大相逕庭,但卻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婚姻是一種互動,就如同舞蹈一樣,一個人進,另外一個人就要退,一個人要是成了「阿信」,另外一個人就會變成「惡魔黨」;相反的,一個人要是獲得社會的肯定,另外一個人也會被激發出向上的鬥志。

男女任何一方,都不能高舉「我要給你幸福」的大旗,然後剝奪走對方工作的權利、社交發展的權利,反而應該讓彼此在愛的羽翼之下,好好的發展與成長,即使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挫折與失敗,還知道有個對方因為愛,互相扶持與安慰,這才是愛的真諦。

super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26 Fri 2007 21:04
  • 寬容

傍晚,在一個規模不大的快餐廳裡,總共有三個食客: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還有我。
或許是因為食客不多的緣故,餐廳裡的照明燈沒有完全打開, 所以顯得有些昏暗。
我坐在一個靠窗的角落裡獨自小酌, 年輕人則手捧一碗炸醬麵,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與老人相鄰。

我發現,年輕人的注意力似乎不在麵上, 因為他眼睛的餘光,一刻都未曾離開過老人在桌邊的手機。

事實證明了我的判斷。我看到,當那個老人再次側身點煙的時候, 年輕人的手快速而敏捷地伸向手機,並最終裝進他上衣的口袋裡,試圖離開。

老人轉過身來,很快發現手機不見了。 他的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然後立即平定下來,環顧四周。

這時候年輕人已經在伸手開門,老人也似乎明白了什麼, 他馬上站立起來,走向門口的年輕人。

我很替老人擔心。我認為,以他的年老體衰,很難對付一個身強體壯的年輕人。
沒想到,老老人卻說:「小伙子,請你等一下。」
年輕人一愣:「怎麼了?」

「是這樣,昨天是我七十歲的生日,我女兒送給我一部手機, 雖然我並不喜歡它,可那畢竟是女兒的一番孝心。
我剛才就把它放在了桌子上,可是現在它卻不見了, 我想它肯定是被我不小心碰到了地面上。
我的眼花得厲害,再說彎腰對我來說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能不能麻煩你幫我找一下?」

年輕人剛才緊張的表情消失了,他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 對老人說:「哦,您別著急,我來幫您找找看。」

年輕人彎下腰去,沿著老人的桌子轉了一圈, 再轉了一圈,然後把手機遞過來:「老人家,您看,是不是這個?」
老人緊緊握住年輕人的手,激動地說:「謝謝!謝謝你!真是不錯的小伙子,你可以走了。」

我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待年輕人走遠之後,我過去對老人說:
「您本來已經確定手機就是他偷的,卻為什麼不報警?」

老人的回答使我回味悠長,
他說:「雖然報警同樣能夠找回手機,但是我在找回手機
的同時,也將失去一種比手機要寶貴千倍萬倍的東西,那就是──寬容。」

super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一個年輕男孩,月入只有$40,000,可是他過的生活是五星級的生活。

他不在乎每個月多繳一堆利息給銀行作為循環利息,也要「分期付款」把他喜歡的名牌和食物到手。

每個月到月底他就苦哈哈,這個時候,身上沒有任何現金的他,花不起一點錢吃路邊攤,可是可以用信用卡到餐廳消費吃更高級的料理。

不久之後他買汽車了,在各方親友的勸阻之下,仍然沒有辦法阻止他以 $100,000的頭起款買下標緻206。


買車的第一個月是很快樂的,他開著他的跑車到處去飆,日子過得好不快活。一直到有一天晚上,我打電話給他,發現他竟然睡在汽車裡面。

「發生什麼事情了?」我緊張兮兮地揶揄他:「是不是債務人堵在你家門口,你不敢回家呀?」

「不是啦。」他哀怨地對我說:「是因為太晚回家了,沒有車位可以停。 只好睡到車上來。」

不久之後他要搬家,整整打包了三個晚上才把他的東西收完。

兩台中型卡車載完他的家當。搬家的那幾天他心力交瘁,因為每一樣東西都很貴重,禁不起一點點不小心撞擊。

他終於崩潰。他說:「這些東西我一個月摸不到三次,卻要為它們這麼作牛作馬,唉!」而且,這些東西的錢還沒有完全付完,每一個月,都被銀行追討利息。

當他看著身邊的好朋友…
一個一個在年假當中都要收拾行李出國去玩了,而他正要面臨卡爆的危機,困在這個小小的島嶼上,忍不住悲從衷來。他承認,他失去了自由。
我發現擁有一個東西是一體兩面,如你我擁有一個東西、享受他,同時你也是受到他的支配、他的擁有。

這個東西讓你付出的代價是時間、精神、金錢,如果他對於你沒有提供相對的價值和利益,那麼就是浪費,浪費你的時間、金錢和精神。

從我的朋友擁有一部汽車開始,他就陷入了被汽車擁有的生活。

原本他可以騎著機車上班,停在人行道或者任何不用付錢的地方,靈活地在這個城市到處遊走。他也可以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幾拾元可以戴著他到他想去的任何地方,拍拍屁股下車,沒有煩惱。可是擁有了一部汽車之後,雖然免去了身體奔波之苦,可是卻要開始面對為車奔波之苦。

他的約會開始遲到,出門常常找不到車位,回家也沒有自己的停車位可以停,生活老是在為車位煩惱。
而且幾個月之後他告訴我他已經很少開車出門,原因是,油價花費太高, 負擔不起。他說他失去了自由。

我們總是在追求更高、更好的享受,所有的科技物質發展也朝著人類這樣的需求進行。

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這樣全面地擁有所有物質享受。 

我曾經試過,在一天疲累的上班族生活下來,其實你最需要的,是一碗麵、一台電視機,一個人。

你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把玩你手上的那麼多東西。

在假日,最幸福的是和家人或者朋友吃一頓飯,然後回家休息。說要出遠門要籌畫很久。而且,衣櫃裡面那些美麗的衣服和鞋櫃裡的新鞋子,你總是找不到適當的時機去穿。

現代人擁有太多用不到、也享受不到的東西,卻還是要拼命地滿足心理沒有完全的那個夢。

擁有一個東西,你其實就失去兩個自由。

一個是被物質綑綁的自由,一個是面臨金錢支配的自由。

super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鵑鵑原本在美國工作,公司給她的待遇很好,再加上單身, 生活過得很逍遙。

前一陣子她住在臺灣的母親罹患腦瘤,開刀後復原得很慢。 鵑鵑立刻請調回臺,找了間公寓,把母親接到身邊就近照顧。


鵑鵑不是家中的獨生女,上有大姐,下有弟弟, 但是只有她放棄原本的生活,承擔服侍母親的責任。
她大姐偶爾給她一筆錢,當作是孝親費,此外很少露面, 更別談關心自己母親的現況, 好像出點錢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把母親推給妹妹。

我們這些鵑鵑的朋友看不過去, 紛紛提醒她要找大姐和弟弟談清楚母親的事。

鵑鵑保持她一貫的優雅從容,靜靜的說:
「照顧媽媽是我的福氣。」

原本為她打抱不平的我們,聽了這句話,頓時沉默起來。
難怪從來不曾聽她抱怨,自認享有「福氣」的人, 怎麼會向人訴苦呢?她總是耐著性子尋找適合母親的飲食配方和復健機構,珍惜與母親相處的時光,鵑鵑忙著張羅都來不及了,哪有閒功夫喊累叫煩哪!

在鵑鵑細心打點下,病情不大樂觀的母親, 身體竟一天天好起來,母親想要康復的意願也啟動了, 甚至會離開臥房到屋外走走。原本令人覺得沉重的擔子,因為鵑鵑懂得惜福,居然化作豐盛的禮物。

現在,鵑鵑成了大家的強心劑,每當我們遇到困難, 或者受了委屈,習慣性的退縮、放棄、抱怨或指責別人時, 總會想起她的話。

在我們這一群朋友中,開始流行一種句型:

「能多做一點是我的福氣。」

「孩子不聽話,耐著性子引導他是我的福氣。」

「擠公車沒位子坐是我的福氣。」

說這些話的時候,我們多少帶著點自我解嘲的意味,有時也是開玩笑,但不知不覺中, 我們看待周遭人事物的態度有了明顯變化,
原來好福氣也是會傳染的。

壹句話

人生的成敗,常常因為一個人、一件事, 甚至一句話而有決定性的影響。
尤其對人有用的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

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深受感動,甚至豁然開朗;由於「一句話」而改變一生的事例,
更是多不勝數。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講口才藝術家卡內基,小時候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小男孩。
他九歲的時候,父親將繼母娶進門。 他父親向新婚妻子介紹卡內基時,如是說: 「希望你注意這個全郡最壞的男孩,他實在令我頭痛,說不定明天早晨他還會拿石頭砸你,或做出什麼壞事呢!」
出乎卡內基預料的是,繼母微笑地走到他面前, 托著他的頭,注視著他。
接著告訴丈夫:「你錯了,他不是全郡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只是還沒找到發洩熱忱地方的男孩。」
此話一出,卡內基的眼淚不聽使喚地滾滾而下。

就因為這一句話,建立了卡內基和繼母之間深厚的感情; 也因為這一句話,成就了他立志向上的動力;更因為這一句話,讓他日後幫助千千萬萬的人一同步上了成功之路。

「一句話」很容易說,但重要的是要能讓對方受用。
失落著的生命再造,不一定要靠能言善道的人來開導,有時僅僅是一句看起來普通的話,就能為對方帶來力量。

佛教六祖惠能大師原是樵夫,因為聽到《金剛經》裡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 若有所悟,進而尋師訪道,後來在五祖弘忍大師座下舂米八月,開悟見性;丹霞禪師本來要進京趕考,因為聽到一句「選官不如選佛」 而出家學佛,精進修持,成為禪宗一代祖師。

生命是一種學習,任何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免遇到困難和迷惑。
給人一句好話,讓人生命奮起飛揚,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人要常說:
第一、給人歡喜的話;
第二、給人鼓勵的話;
第三、給人肯定的話;
第四、給人讚歎的話。
多說好話,少說壞話。

不經意的一句輕浮話,有時會自毀前程, 而一句關懷別人的話,卻能讓沮喪的人有生存下去的勇氣。
因此,人要經常檢點自己的口舌,以免破壞了好因好緣。

原來你也很富有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 終日愁眉不展。
這一天,走過來一個鬚髮皆白的老人,問:
「年輕人,為什麼不快樂?」
「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窮。」
「窮?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說。
「這從何說起?」年輕人不解。
老人反問道:「假如現在斬掉你一個手指頭, 給你 1千元,你幹不幹?」
「不幹。」年輕人回答。
「假如砍掉你一隻手,給你 1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使你雙眼都瞎掉,給你 10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變成80 歲的老人,給你 100萬,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 1000萬,你幹不幹?」
「不幹。」
「這就對了,你已經擁有超過1000 萬的財富,
為什麼還哀歎己貧窮呢?」老人笑吟吟地問道。

青年愕然無言,突然什麼都明白了。

心靈導航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早上醒來發現自己還能自由呼吸, 你就比在這個星期中離開人世的人更有福氣。
如果你從來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危險、被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饑挨餓的難受……
你已經好過世界上 5 億人了。

如果你的銀行帳戶有存款,錢包裡有現金,你已經身居於世界上最富有的 8%之列!

如果你的雙親仍然在世,並且沒有分居或離婚,你已屬於稀少的一群。

如果你能抬起頭,面容上帶著笑容, 並且內心充滿感恩的心情,你是真的幸福了——
因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可以這樣做,但是他們卻沒有。

如果你能握著一個人的手,擁抱他,或者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確有福氣了
因為你所做的,已經等同於上帝才能做到的。

親愛的,如果你能讀到這段文字,那麼你更是擁有了雙份的福氣,你比 20億不能閱讀的人不是幸福很多嗎?

看到這裡,請你暫且放下書,然後非常認真地對自己說一句話:

「哇!原來我是這麼富有的人!」

super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大家臉色不好的時候,他們對你不好,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因為他們自己有問題。


每個人都有情緒高潮與低潮的時候。

今天晚上我們看了一捲哈里遜.福特早期的電影「Regurding Henry」。

哈里遜在片子裡飾演一個紐約的名律師,他的思想細密、詞鋒銳利,能夠在陪審團前侃侃而談,把真實該輸的官司都打贏。
他不但在法庭上兇狠,連對十二歲的女兒都不放鬆。
他把孩子送進嚴格的住宿學校,挑剔孩子的一舉一動,
連孩子打翻一杯果汁,都要被他當做罪犯來審問,而且在訓完話之後,得意地說:「看,我贏了。 」

但是,片子裡哈里遜的運氣不好。
有一天晚上,他去買菸,遇上搶匪,被打了兩槍,一槍打在前額,造成他左邊癱瘓;
另一槍更嚴重,因為打中腋下的大血管,造成大出血,腦缺氧。

在醫院醒來,他什麼都不記得了。不能說話、不能行動,甚至連妻女都不認識。
他得一切從頭開始,學話、學步、學識字、學認人。他真是「重新作人」,連個性都改了,成為一個「新人」。
當他重新能夠閱讀,看到自己以前的檔案時,他驚住了:「為什麼我以前把重要的證物藏起來,昧著良心,打贏官司?」
他居然偷偷把證據送給「苦主」,使苦主能夠平反。然後,他辭去了過去熱愛的律師工作。

看完電影,爹地問你「這電影裡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是那律師生病回家之後,女兒打翻了果汁,他不但不生氣,還說『那有什麼關係?每個人都會犯錯。』
接著開玩笑地把自己的杯子也推倒,」你說。

「對,爸爸也覺得那最有意思。」
「他好奇怪,生病之後全變了,」你又歪著頭說,「要是以前,他一定會把女兒罵死。」
「是啊,」爸爸一笑,「所以有時候你覺得爸爸媽媽脾氣大,要想想,說不定那只是一時的情緒。
所幸爹地和媽咪的脾氣多半的時候都很好,對不對。」「對。」

爹地和媽咪的情緒確實多半都很好,但是爸爸必須承認每個人都有情緒高潮與低潮的時候,那是無法避免的,可能像片中的哈里遜.福特,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而脾氣不好,也可能因為身體太累而情緒不佳。

記不記得上上禮拜,我們一家去花園買花,回程爸爸問媽媽要不要換哥哥開車,媽媽說不必了。
然後爸爸對哥哥說「你媽不舒服,換你開。」
哥哥不信,問媽媽是不是不舒服,媽媽搖頭說沒有。
可是當爸爸堅持,要媽媽在路邊停車,換你哥哥開之後,你媽媽終於承認她的頭好疼。

記不記得哥哥當時好不高興地問媽媽原來為什麼不說?
又很奇怪地問爸爸「你怎麼知道媽媽不舒服?」「因為她在花園的脾氣有點急,爸爸說,「所以我急著往回趕。」

還有,前幾天,鄭醫師請客,吃到最後一道魚,爸爸說魚太好了,要你無論如何吃一點,
然後給你夾的時候,媽媽阻止地說「她吃飽了,就別勉強」嗎?爸爸那時候就知道媽媽一定胃痛,因為她的脾氣急了。
果然,才回家,媽媽就抱著肚子,躺在床上。

不但媽媽是這樣,爸爸也常有情緒不佳的時候。
記得媽媽有一次跟你哥哥打電話,對他說「你爸爸最近總提到你,他一對你放心不下,我就知道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你說:奇怪不奇怪?
當爸爸操心哥哥的時候,你媽媽反而回頭來操心爸爸。
問題是,她說得一點沒錯,爸爸確實在身體不好和情緒低潮的時候,特別會操心你哥哥。

爸爸說這些,是要你知道,每個人都有他背後的情緒, 當你關心一個人的時候,不但不能對他失常的行為不高興,反而要幫他想:
「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了,他是不是遭遇了什麼事?
他今天對我這麼不好,是不是因為他考試考壞了?
他今天這麼兇,是不是因為在家裡挨了罵?」

當你這麼想的時候,你就非但不會怪他,還會去同情他、安慰他。這比你去怪罪他、責難他,使他雪上加霜,不是好太多了嗎?

孩子,人是很奇怪的動物。
耳朵不好的人,常對你說話特別大聲;
眼睛不好的人,常怪你的字寫得太小;
堵車的人常脾氣急;饑餓的人常火氣大;
健忘的老人常多疑;疲睏的小孩常愛哭。
他們對你不好,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因為他們自己有問題。

所以每當父母的脾氣急、公公的臉色壞、婆婆的聲音大、老師的情緒低、同學的禮貌差的時候,都想想爸爸今天對你說的。
你一定就能像個小太陽,從那些烏雲的背後,露出你的笑臉了。

super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人家不喜歡你,因而說出故意誣賴、栽贓、辱罵的話,我們不需要猛力揮棒來回應,因為那個球投得太壞了!

「喂,妳也喜歡看棒球啊!」

我一邊在跑步機上執行健身計劃,一邊盯著眼前的棒球賽,正看得聚精會神的時候,
有人跟我說話,害我嚇了一跳!
原來是與我同一健身房,有數面之緣的張先生,他在隔壁的跑步機上,也在看棒球轉播,我太專注了,
沒注意到熟人就在身旁。

張先生是某出版公司的老板,是個溫和謙恭的人,他曾說,他每天的娛樂,就是看看四書五經、寫寫毛筆字和上健身房。 他的太太偶爾也會來,但從來不運動,只愛在女子三溫暖裡頭,大聲的聊天,個性很熱情,但有時還挺呱噪的,
張先生顯得沈默寡言許多。

聊了幾句有關棒球的話, 張先生說出了他在棒球比賽中領悟的道理:「妳可能不知道,我年輕的時候, 非常會跟我太太吵嘴,一度吵到要離婚,當初我很喜歡她的善良、熱情和直率,可是婚後, 我發現直腸子也挺可怕的,講話像飛機投炸彈一樣,有時難免會炸到不該炸的地方,我們動不動就吵起來。

直到有一天看棒球,我忽然領悟了一個應答的理論:如果我是個打擊手的話,總不該什麼球都打吧! 應該要選好球才打,如果她投出的是壞球,那麼我幹嘛一直揮棒呢?壞話就當沒聽見,她球投偏了未獲得回應就會自討無趣,如果我連壞球都打鐵遭三振,也會氣死自己。」

我覺得他的好壞球理論很有意思。雖然,投手和打擊手應該屬於敵隊,對婚姻關係而言,也許不那麼適用, 但拿這理論來看職場上的人際關係,還真有幾分道理:

如果人家不喜歡你,因而說出一些故意誣賴、栽贓、辱罵的話, 我們不需要猛力揮棒來回應,因為那個球投得太壞,你再使力也不會打出全壘打,搞不好反而會被敵隊接殺, 不如讓它無聲無息的落入捕手的手套裡。

壞球,不要打;值得打的球,再好好回應!

您認為呢?
如果大家以打擊手理論看待愛情.婚姻.與人際,大概可以減少一些因小小口角,而引發的悲劇或鬧劇吧!

super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贏家在客戶還沒有警覺時就大有作為, 輸家每天忙於跟客戶解釋為什麼又有delay。

贏家每天大叫:「Surprise!」 輸家永遠在說:「Sorry……」

史丹佛第一年結束後的暑假,我在洛杉磯的葛雷廣告公司(Grey Advertising)找到暑期工作。我把所有的家當塞進小車,花了6個小時,從舊金山開到洛杉磯。到洛杉磯時已經下午5點,晚上要睡哪裡呢?靈機一動,跑到UCLA的校園,查看學生佈告欄上的便宜公寓。看了4、5家,最後租下某個人家後院一間獨立的客房。當晚12點,我把車開進後院時,撞碎了左邊的後照鏡。第二天去換,200塊美金!我心想: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葛雷是當時美國最大的獨立廣告公司(不屬於任何集團),洛杉磯分公司有200多人。我被分配到研究部門,負責他們最大的客戶--「幸運超級市場」(Lucky Stores)的顧客研究計畫。3個月下來,我把在史丹佛學的統計學運用得爐火純青,也對超級市場各項商品的利潤瞭若指掌。但我學到最多、後來影響我工作和寫作最深的,是4個字:

「專業精神」。

專業精神表現在很多層次。最基本的不外乎是服裝、禮儀、準時、守信等。

進一步是嫻熟和正確地把工作做好,不浪費其他和你有交集的同事和客戶的時間。「幸運超市」的顧客研究計畫,是由我們雇用的研究公司進行電話採訪,然後把採訪結果交給我們分析。我的工作,是把今年的結果和過去幾年的結果比較,抓出異常的趨勢,供研究部門的主管進一步詮釋。好比說,針對「你平均在幸運超市裡購物的時間」這一題,若是今年的時間和過去幾年比起來有明顯減少的趨勢,我必須要舉起紅旗。

好幾次,在我沒有舉紅旗的題目中,研究主管憑記憶判斷今年的數字跟前幾年有差別。他調出過去資料一看,果然如此。我的大意或無能,使得他必須多花10分鐘看原始資料。我,明顯地不專業。

實習一個月後,老闆對我漸漸放心,放手讓我跟客戶聯絡。我既緊張又興奮,常拿起電話,天南地北扯個不停。老闆告訴我:所有純粹談公事的電話,都應該在5分鐘之內講完。因為大家上班時都忙,專心的極限是5分鐘。5分鐘之內講不清楚的事,就用E-mail。E-mail不可以超過電腦螢幕的篇幅,超過的話,請去親自拜訪客戶。

這些年在職場我發現﹕5分鐘,的確可以把大多數的事講清楚,只要你事先「準備」!

由於撥電話實在太方便了,所以大多數人拿起電話就講,想到哪裡講到哪裡。有了手機之後,更是隨時隨地都可以講,大家講電話前就不動腦筋。老闆教我:打電話之前,永遠先想清楚要傳達的3個重點,然後寫在便利貼上,一點一點講。並把對方的反應,一點一點記下來。沒有這樣做,你就是在浪費客戶的時間!浪費客戶的時間,是職場上最大的罪!

專業精神最重要的一點,是「Do Something」和「Do More」。

「Do Something」是主動出擊,上天下地去解決問題。研究公司的採訪報告沒來,我無辜地說﹕「我催了啊,他們還沒做好我有什麼辦法?這家公司好爛,下次不要跟他們合作了!」老闆說﹕「Shut up!Do something!」遇到問題,不要只坐在那邊怨天尤人!想辦法趁為時未晚前做一些什麼事,不管是任何事,來改變現況。報告沒來,催了沒用,開車到他們公司,給他們壓力。去做,去改善,不要等,不要埋怨。世界不公平,人生不公平,又怎樣?別人不專業,但你不要被他們拖下水!贏家總是在關鍵時刻渾身解數,輸家則是在事過境遷後檢討責任歸屬。

「Do More」,則是在完成了別人和自己對自己的期望之後,永遠再多做10分。100分是本分,105分是天分,110分則是專業精神。

老闆說﹕「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想﹕我今天能做什麼令客戶驚喜的事?客戶以為我就這麼幾招了,我還能變出什麼新把戲?」贏家在客戶還沒有警覺時就大有作為,輸家每天忙於跟客戶解釋為什麼又有delay。贏家每天大叫:「Surprise!」輸家永遠在說:「Sorry……」

3個月的實習結束後,秋天來了。我再一次把家當塞進小車,從洛杉磯開回舊金山。我在新的後照鏡中看見新的自己,自問﹕「史丹佛第二年,我還能變出什麼新把戲?」

super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老員外,特別喜歡牡丹花,庭內庭外都種滿了牡丹。
老員外採了幾朵牡丹花,送給一位老翁,老翁很開心的插在花瓶裡。

隔天,鄰居激動的和老翁說:『你的牡丹花,每一朵都缺了幾片花瓣,這不是富貴不全嗎?』

老翁總覺得不妥,就把牡丹花全部還給老員外。老翁一五一十的告訴老員外,關於富貴不全的事情。

老員外忍不住笑說:『牡丹花缺了幾片花瓣,這不是富貴無邊嗎?』

老翁聽了頗有同感,選了更多的牡丹花,開心的走了。
有智慧的人,不會和不同角度的人爭吵,
因為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說話的方式自然就有所差異,
不管意見和你是否接近,每個角度的意見都值得去採納。
多往積極的層面去思考,你會發現自己充滿活潑朝氣,學到的知識更多,任何問題都浮現著隱約的答案。
重要的不是你站的角度,而是你思想的廣度。

super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說服一個人最好的辦法 是為他著想...
 
羔羊的說服力

 
一個牧場主養了許多羊。他的鄰居是個獵戶,院子 養了一群兇 猛的獵狗。
這些獵狗經常跳過柵欄,襲擊牧場 的小羊羔。
 牧場主幾次請獵戶把狗關好,但獵戶不以為然,口頭上答應,
可沒過幾天,他家的獵狗又跳進牧場橫衝直闖,咬傷了好幾隻小羊。
 
忍無可忍的牧場主找鎮上的法官評理。
 聽了他的控訴,明理的法官說:
 
" 我可以處罰那個獵戶,也可以發布法令讓他把狗鎖起來 。
但這樣一來你就失去了一個朋友,多了一個敵人。
 
你是願意和敵人作鄰居呢?還是和朋友作鄰居? "
" 當然是和朋友作鄰居。 "牧場主說。
 " 那好,我給你出個主意,按我說的去做。
不但可以保證你的羊群不再受騷擾,還會為你贏得一個友好的鄰居。 "
 
法官如此這般交代一番。牧場主連連稱是。
 一到家,牧場主就按法官說的挑選了 3隻最可愛的小羊羔,送給獵戶的 3兒子。
看到潔白溫順的小羊,孩子們如獲至寶,每天放學都要在院子 和小羊羔玩耍嬉戲。
因為怕獵狗傷害到兒子們的小羊,獵戶做了個大鐵籠,把狗結結實實的鎖了起來。
 
從此,牧場主的羊群再也沒有受到騷擾。
為了答謝牧場主的好意,獵戶開始送各種野味給他,
牧場主也不時用羊肉和奶酪回贈獵戶。
漸漸地兩人成了好朋友。 
要說服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為他著想,讓他也能從中受益。                                                                                   

super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海皇帝杜月笙曾說,人生有三碗「面」難吃,一是場面,二是錢面,三是人情面,其中,最難吃的正是人情面。
偏偏這碗難吃又難捧的「面」,在學校往往沒人會教,出了社會又沒人敢教,於是,我們得憑本能,不斷在人情困境中,學會做人的能力。
儘管不容易,但並非沒有脈絡可尋。只要你能先釐清關於做人的幾項大哉問:比方說,到底是做事重要,還是做人重要?

1.做事,還是做人?

很多剛進職場的年輕人,仗著聰明才智,總覺得「實力決定一切」,做人不重要。對於不如自己的人,不是當面嗤之以鼻,就是在背後抱怨。
甫接任美商聯邦快遞公司台灣區總經理一職的朱興榮,回想11年前,自己就曾經犯了這個「每個聰明人都會犯的錯」。當時從美國念書回來,擔任小工程師的他,每天只管窩在自己位置上,按時間完成專案即可,根本無須搭理其他同事,更遑論跨部門的合作。
因為專業表現亮眼,受到當時的總經理陳嘉良(現為聯邦快遞中國區總裁)器重,朱興榮被點名擔任一個囊括國內外中高階主管的跨部門專案主持人。
一向是「拼命三郎」的朱興榮,過去工作有瓶頸,頂多熬夜加班就能過關,沒想到這次卻栽在一個他眼中,緊要關頭只會「推脫」的主管身上。他記得,當時專案流程出了問題,整個團隊必須 24小時進駐,體力、壓力都不堪負荷,還要召開應變會議。

就在會議進行到一半,心力交瘁到臨界點的朱興榮,又聽到那位讓他「感冒」已久的主管,沒有辦法又抱怨不休,他一時難掩怒氣拍桌大喊:「這件事溝通很多遍,不知道到現在為什麼還不做,如果有人不想做,這個專案也不用繼續了!」
隨即,這位只有兩年資歷的毛頭小子,竟然當著眾多高階主管的面,天塌下來也不怕似地甩門而出。

拿針戳人,還是拿針縫衣?

直到深夜12點半,呆坐座位已久的他,感受肩上一雙手的重量搭來,轉身只見堆滿笑容的陳嘉良緩緩說:「你啊,就像一根針,戳人會痛啊!若把這個針拿來縫衣服,就會很有功效,不知道你為什麼要去戳人?」
「不是我要戳人,是他逼著我去戳人,我受不了!」朱興榮氣憤地說。
陳嘉良接著回應:「喔,因為你受不了,所以你就不去縫衣服,而去戳人?我知道你心裡很多委屈,在這個時刻,你若能把所有精力拿來縫衣服,大家會更感激你!」

朱興榮笑著說,當時自己一心想把事情做好,產生盲點,陳嘉良這番「戳人與縫衣」的道理,讓拘泥在「你錯我對」節骨眼的他,頓時心門大開:「與其當場讓他難看,不如直接向他伸出援手,把事情解決了更有效率。況且,若我坐了他的位置,不見得能做得比他好!」

從小一路順遂,自我要求極高的萬事達卡國際組織資深副總裁暨中國區總經理江威娜,同樣也歷經不會做人的青澀歲月。

初入職場:80%做事,20%做人

回想剛入社會前幾年,她曾為了打入同事的午間閒聊,無意間「貢獻」了話題主角的一些私人祕密。
當時專注做事的她,忽略辦公室常有的角色競爭,此番被有心人炒作的「爆料」,不僅傷害了當事人,毀了友誼,更讓她重新思索做人的道理。
一般而言,年輕人容易陷入「做事」比「做人」重要的思考,因為做事的目標明確,短期即可見真章,投入與回饋十分直接。
反之,做人得面對「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同角色的適應與考驗,講究的是長程的累積,無法立竿見影,且隨著職位升遷,扮演的角色趨於複雜,難度還愈來愈高。
「在投資報酬率的權衡下,做人的重要性常常被視而不見,」江威娜分析。
她語重心長的提醒,要想出類拔萃,職場上的確存有做事與做人的「比例原則」。

初入職場前5年,至少要花 80%的力氣在學做事,另外的20%花在學做人上。隨著工作技巧日漸熟練,做事所需的時間減少,就要調高比例,將更多的注意力,花在做人的學習上。「當同儕還在斤斤計較做事的方法,你卻能開始展露做人的本領,帶領團隊解決問題,就很容易在這個階段變得耀眼,」江威娜強調。

第二個令許多人困擾不已的難題,是做人,還是做自己?

2.做人,還是做自己?

雖然知道做人重要,但一想到為了和諧,得委曲求全,隱藏自己的本性,就讓人痛苦不已。
「外圓內方」這句被中國人奉為做人最高境界的成語,在德州儀器半導體技術公司大中國區總經理郭江龍看來,即是最好的答案。
他解釋,所謂「外圓」,指的是顯露在外的態度行為,講求的是「圓融」、「和氣」;「內方」,則是指隱於內心的原則信念,譬如「正直」、「誠信」,扮演最後一道防線,不會因壓力或環境改變而棄守。
一般人常誤解「外方內方」或「外圓內圓」的「表裡如一」,才是真正做自己。即便如此,所謂「表裡如一」,也不是隨興所至的任意妄為。

表裡如一新解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中「表裡如一」一文指出,所謂「表裡如一」,指的是不必為了做人而徹底放棄自己,而是該懂得如何區分私底下與工作時的自我,以維持一種「身分」的平衡。

他認為,你可以在公、私生活中拉上一道紗簾,而非一堵無法穿越的磚牆,以方便隨時互通,又能區隔彼此的差異。
一旦懂得角色轉換,熟練地穿越這道紗簾,就不必放棄自我,變成雙重人格。有趣的是,愈能善用這個方法,愈能擁有獨特的優勢:一是在職場上,因為不背離本性,往往能展現某種個人風采,博得最多信賴。
當你回到私人領域時,你能做你想要的自己,家人與朋友對你真實的回報,更能平衡你在職場的情緒起伏,成為你的後盾。
不管是從「方」到「圓」的琢磨,抑或是「內」「外」自我的轉換,為避免過猶不及,究竟分寸該如何拿捏,往往是做人最難的地方。

做人,並不等於要做「濫好人」。

3.做好人,還是做濫好人?

廿一世紀公關顧問公司總經理俞竹平認為,以情緒管理的角度來看,若把自己磨得太圓,常會讓人覺得城府很深,有一種不可親近的感覺。
就像瓷器與陶器同樣是容器,但瓷器講究上釉,光可鑑人,卻只能供在高處欣賞。反之,陶器刻意留下手紋,少了完美的光澤,卻多了一種性格上的天真。
但最為人詬病的是怕得罪人,只知一味討好,成為不知原則為何物的「濫好人」。

濫好人落得兩面不討好

引進「卡內基訓練」,嫻熟溝通的黑幼龍,分析人際關係的模式,有以下 4種狀況:
第1種狀況,叫作「操縱」,這類人想的是自己的益處,佔別人便宜,當別人知道吃虧時,就會離你而去。
第2種狀況,叫作「退讓」,這類人誤會好的人際關係是靠讓步,所以願意自己犧牲,讓別人佔便宜。虧吃多了,久而久之,也會漸漸脫離人群。
第3、第4種分別為雙方都倒楣的「兩敗俱傷」,以及互相拉抬的「雙贏」。
別以為當個濫好人,什麼都說好,什麼都慷慨答應,就能獲得好人緣。
黑幼龍指出:「濫好人的下場,就是第2種人際狀況,沒有原則的結果,不是為兌現承諾而過勞死,就是被追債的人逼得逃之夭夭!」

台達電子人力資源資深處長倪匯鍾回想,過去在飛利浦半導體顯示器事業部 15年間,參與不少次決定高階接班人的會議,一字排開的候選名單中,每個都是過關斬將的佼佼者。
激烈的評選過程,彷彿《誰是接班人》的生死大會現場,全球大老闆與人資高階主管比鄰而坐,逐一討論歷年來績效考核的報告 ,「常常被判出局的,不是做事能力較差的人,而是大家口中的『濫好人』!」

nice guy≠right guy

在老闆口中,簡單一句“He is a nice guy, but not the right guy for this position.”(他是個好人,但坐這個位置他不是對的人),乍聽起來客氣,言下之意是「公司不是迪士尼樂園, 你只有好人緣,不代表你成了領導者,就會懂得該硬則硬,遑論激發員工潛質,展現組織的戰力!」倪匯鍾強調。
到底做人應該朝哪些方向學習,才能突破現在的格局?抱著「不計較」的態度是第一步。

不計較,就像別在襟上的鮮花,能讓近悅遠來,無形中增加做人的廣度。

4.不計較,增加做人的廣度

江威娜曾經碰到一位既聰明、學習能力又強的人才,他在同儕中非常突出,本來是江威娜亟欲培養的幹部。沒想到幾次參與團隊合作,他最在乎的只是自己能享有的資源與利益,而非對團隊的貢獻。
江威娜不免感到失望:「一個不談付出,只會計較的人,難保到高位,他不會為了個人私利,犧牲整個團隊的利益。 」
其次,少了包容的心,若他當上領導者,肯定做不好 coaching(教練)的工夫,無法帶領團隊中的落後者。

若他一直沒有察覺,也不願意改,即使讓他獨立作業,因為個性,也會很快遇到工作瓶頸而離開,淪落職場流浪一途,」江威娜斷言。
位居高階,若能有不計較的胸襟,除了增加自身的高度,也會感染員工,成為效尤的對象。

目前任教於高雄餐旅學校的前亞都麗緻總經理蘇國垚,對總裁嚴長壽就有如此的觀感。
一次兩人共同出差到夏威夷,投宿的是全球赫赫有名的頂級旅館哈蕾柯蘭妮( Halekulani),一路上嚴長壽如數家珍地對這家旅館讚不絕口。Check-in後進房,蘇國垚被眼前擁有大客廳、大浴室,還有夏威夷絕佳海景的房間所震撼。他念頭一轉,總裁的房間一定會更驚人。
沒想到,敲門後推開一看,竟然面積著實小了三分之二,更無景觀可言,他不禁大驚失聲:「他們竟然把房間弄錯了!」
只見嚴長壽笑著說:「我已經住過了,你出差很累,這算是慰勞,就好好在裡面體驗一下。」並堅持讓蘇國垚連續住了兩夜。
即使已離開亞都麗緻多年,這段為蘇國垚津津樂道的小插曲,在旁人忙著計較的當下,總會出現腦海,讓他若有所悟地會心一笑。

謙卑的力量

「稻穗愈飽滿,腰彎得愈低」、「竹子愈高,竹尾彎得愈低」這些大自然的道理,講的正是「謙卑」的重要。
因為謙卑,你會居安思危,你會小心翼翼,你會拼命學習,你也會努力改變。最後,你擔心的事會消弭不見,你的弱點也能補全,你意料不到的收穫也會在謙卑中獲得。

只是愈在高峰,人愈不容易察覺謙卑的力量。霸菱證券投顧公司總經理陳詩舜就指出,金融圈充滿大起大落,曾經睥睨一切,如今落魄失意的例子,可說俯拾皆是。

他舉一位知名的金融新貴,靠著「向上管理」,頭銜一路竄升。對下屬極為傲慢的他,享受平步青雲的快感之餘,卻忘記自己已「掏空」多年奧援他的專業團隊。當他隨跳槽水漲船高,隻身就任遭遇困難,才發現自己能力有限,但身邊已無人願意伸手協助,屢次被新老闆「請走」。後續工作轉換,更因reference check(背景調查),不斷栽在他過去得罪的人的負面評價裡,而一蹶不振。

5.厚道,做人更高境界

在謙卑之外,若能做到厚道,先一步替人著想、留餘地,才真正是跨越做人更高的境界。
曾遭遇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從公司因跳票瀕臨倒閉,到如今谷底翻身,稱霸台灣精密機械業的台中精機就是一個好的例子。

經營超過50年,第二代接棒經營的台中精機總經理黃明和指出,早年客戶多是師徒相傳的黑手業,在工廠裡待了 3年,就能出師自己創業。黃明和的父親看這些年輕人在創業初期,難免資金短缺,總會大方地要他們先將設備拿去用,日後慢慢分期付款即可。甚至,有的下游經銷商沒錢進貨,他還會勸他們先把機器拿去賣,先賺了第一筆錢,才能打好基礎。

黃明和指出,由於父親總會替人著想,培養的許多客戶都是從第一代祖父輩開始,第二、第三代接手買新的機器,演變成關係深厚的三代交情。其中,還包含夫妻檔、兄弟檔、父子檔。
沒想到父親以厚道待人,後來竟救了黃明和與自己公司一命。
黃明和回想8年前,受亞洲金融風暴波及,國產汽車、東隆五金陸續爆發地雷股危機,中部地區許多上市公司都垮了,台中精機也因財務槓桿過度操作,20億元融資遭銀行凍結,頓時陷入困境。

奇妙的是,當遭逢相同命運的同業如楊鐵,早已被協力廠商拉白布條、圍廠鬧上電視新聞,台中精機卻顯得異常平靜。
不僅客戶沒有拋棄,協力廠照常提供零件,面對同業挖角,台中精機的高層主管沒有一個異動,一起度過了最艱難的階段。
黃明和心有所感地說,從此他深刻體會到「天助自助者」的道理。
他強調,「自助」兩字,就是過去你所積的陰德,對他而言,也就是父親打下人情的基礎,讓大家願意信任,才能贏得東山再起的機會。

人生的做人課,不僅沒有文憑,也不可能畢業,連當過英國首相的邱吉爾都承認,自己到了65歲,才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但不管是管理、領導、乃至於人生真正的成功與圓滿,沒有一項不是圍繞著「如何做人」。這堂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課,你學好了嗎?

super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想要過A級人生,事業有成薪水頂尖,卻犧牲掉其他全部人生, 還是想過 B級人生,寧可降格賺次級收入,卻能享受精采人生?

這取決於你如何衡量「人生投資報酬率」。 若是成績單上出現B,大部分人聯想到的,絕對不是「 Better」,而是「Bad」。 B這個字母,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次等」的表現,每個人都奮力想達到A,甚至A+,彷彿若不能達到A的成績,就是不夠努力與稱職。但人生凡事都追求A,一定能獲得滿足感嗎?

* 享受生命的充實感

最近「 B級人生」的話題,在日本引起不少討論。起因於經濟專家森永卓郎,把人生分成三級:A級人生是「有錢沒閒」; B級人生的「錢少一點,但是有閒」,可算是「有錢有閒」。至於C級人生則是經濟困窘,可能是「有閒沒錢」 (如失業者),也可能「沒錢沒閒」 ( 如底層勞動者)。
森永卓郎認為,B級人生是最有滿足感的生活。

若每天工作10幾小時,犧牲家庭與休閒,不惜一切代價追求A級人生,即使賺到A級財富,沒時間享受也是枉費。 B級雖然收入次一等,但還是能維持在一定生活水準之上,反而因為付出較少的代價,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生命的充實感,所以整體生活絕不輸A級。 因此,森永卓郎特別強調「 B is Beautiful」,認為「B is Better Than A」。

* 精算人生投資報酬率

B級人生這種價值觀的出現,有其社會淵源。
作家劉黎兒指出,日本經過長年經濟不景氣,原本「1億國民都是中產階級」的社會,已經不再回頭, 轉成「 1%超級精英+99%平庸上班族」的結構,除了極少數A+超級精英之外,99%工作者的薪水都在遞減,再怎麼努力也是枉然。

在這種社會結構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正比例關係被打破,打拚不再保證出頭天,「努力必有回報」也成為一種欺瞞的說法。 因此,許多日本上班族,開始思考「人生投資報酬率」的問題。 當付出無法獲得回報,他們不想再無條件賣命給公司,寧可將更多時間用來享受家庭生活,或是經營個人興趣休閒。

B級上班族雖不是高薪族,但還是有一定生活水準,也還買得起車子等用品。 比起將人生全部送給公司的A+超級精英,誰的人生比較划算,答案不言可喻。

* 贏了事業,輸了人生

有人用古瑪雅文化的活人獻祭,來形容追求A級人生的工作者。
瑪雅皇宮貴族居住的中心地帶都有一個球場,凡是贏得球賽的人,就會被當作被神所選中的神聖的人,由祭司血祭給神; 而贏家被砍頭祭給神明,被看成是件很光榮的事。 超級精英不惜一切贏得A級人生,就好像在瑪雅球賽最後贏得勝利的人,所換到的不過是過勞死。根據統計,日本每年死於心臟病的21萬人,至少有20%是肇因於過勞,其中多半是中壯年上班族。
追求A級人生本身沒錯,只是若只把人生當成是一場競技,就算贏得了勝利,卻輸掉了身體、輸掉家庭、也輸掉人生,這樣划算嗎?

* 事業高度Vs.生命廣度

但追求 B級人生,是否太消極呢?
一位在媒體任職的劉小姐認為, B級人生重視「人生投資報酬率」,從追求工作表現的「高度」,轉為追求人生多采多姿的「廣度」, 這是一種價值選擇的問題,與人生是否積極進取無關。
她以研究所成績為例,一般研究生表現普普大約有85分,稍微認真一點有86分,一定要表現很亮眼才能拿到90分。 她自己每天不眠不休,念完所有原文 papers才得到 89分,但其實只要稍微多花點心力念書,已經可以得到 86分。為了多得那3分,劉小姐捨棄了社團活動與假日休閒。

「一學期120天,每天多念3小時書,360小時只換來3分,想想真是划不來;若是拿360小時做其他有意義的事,人生想必更精采。」
劉小姐認為,不論是課業或工作,都適用 80╱20法則,亦即80%的成績,來自於20%的付出。 假設你有100小時,只要花20小時做A工作,就能拿到80分,剩下的80小時,你有兩種選擇:

1精益求精在 A工作下苦工,最後拿到滿分100分;
2去做BCDE四件工作,每件工作投注 20小時,各拿到80分,最後總分是 5× 80=400分。
哪一種時間運用方式,投資報酬率較高,可帶給你更大的滿足感? 這就是B級人生所要思考的問題。

從連續 2年蟬聯年終獎金第一名的理財專員工作引退,寧可在銀行櫃台當一般行員的安小姐,就是選擇B級人生的例子。

* 工作樂趣蕩然無存

大學畢業後,安小姐就在老字號的三商銀擔任臨櫃行員,辦理一般存款工作, 5年前銀行民營化,她在組織重整後,被調到貴賓理財部門。 剛轉換跑道時,她相當滿意理專的生活,「可以說是虛榮吧!」安小姐說, 這幾年理專儼然是當紅炸子雞,金控為訓練理專「伺候」金字塔頂端客層,安排許多繽紛的課程,安小姐轉跑道第一年學到很多新鮮事,包括高爾夫、品酒品茗、藝術鑑賞、插花、命理星座等。課程的多采多姿,讓她學到許多人際應對技巧,而且第一年就考上多張證照,還幸運地拉到幾位「 VIP大戶」(資產超過300萬元 ),使她從工作中獲得不少成就感。

沒想到,第一年的一帆風順後,銀行開始調高安小姐的績效指標。
安小姐說。「公司把我的業務目標訂得『比山高比海深』,高不可攀的業績壓力,令我深感挫折,工作樂趣也蕩然無存。」安小姐說, 當時每天加班到晚上10點是常態,甚至周末假日也不得閒。「我不怕累,但我最怕客戶賠錢。如何在業績與顧客權益取得一個平衡點,令我飽受煎熬」
安小姐去年決心向公司遞出辭呈,但公司基於愛才,強力慰留她當銀行行員。

* 人生,要學習「減法」

揮別年薪百萬的工作,安小姐沒有後悔。 她說,人生前半段的職涯規畫,是一種 「加法選擇」 , 所以擔任理專時,她不斷尋求各種可能性,為自己的職涯資本增值, 包括薪水、職位等等。 現在她則把人生當成「減法選擇」。
她說,減法管理其實非常簡單︰在人生諸多追求的目標中,如金錢、地位、家庭、愛情、享受生活等等, 一項一項刪除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最終留下一兩項,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標。

33歲的李勇毅過去一直是個眾人稱羨的電子新貴。 擔任晶片設計研發工程師期間,李勇毅形容說,自己每天至少12小時和電腦相親相愛,忙碌一天後,再也提不起力氣做任何事, 下班就直接打道回府,頂多倒在沙發前看電視,洗個澡,睡個覺,又是另一天的開始。 他表示,大部分工程師的生活乏善可陳,根本沒時間參加聯誼活動結識異性,所以曠男怨女一堆。 「工程師最大的座右銘就是努力工作、趕快賺錢、盡快退休。」

* 再見!電子新貴

剛開始李勇毅也是抱著這種看法,但3年前他找到人生摯愛的伴侶,婚後生活有了重心,他開始無法忍受一天工作12小時的生活。 「 4月結婚、5月就決定考公職、7月如願考上高考第一志願電力工程,分發到民航局上班。」 從電子新貴到小公務員,李勇毅的薪水足足縮水一半,但他毫不後悔。
「以前我用時間換金錢,現在我用金錢買時間,把過去加班的時間,用來享受天倫之樂。

作家吳淡如說,「賺錢也賺到人生,才是最大幸福的人。」
人生和金錢的關係有四種可能狀況:

賺錢也賺到人生、
不賺錢卻賺到人生、
賺錢卻賠上人生、
不賺錢也賠上人生。

前兩者都是成功者,後兩者則為失敗者。 賺錢也賺到人生,其實就是 B級人生的真義,
*擁有一定水準的金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人生的贏家*

super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畢業生的一封信 代間的反省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心中頗有同感,在此分享並提出個人淺見。
 
 
我不敢說自己是真正成功的人,但是只能期許自己在面臨每一次抉擇的時候,能如文章中所提到的,秉持著正直及良知去作決定。
 
 金錢,人人都喜歡;權力,人人都追求。重點是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有沒有省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正道(合法不見得一定是正道),是否用一種敢於承擔責任的態度去面對問題。在職場上看到了太多爭權奪利、爾虞我詐的場景,大多數的人都是用推卸責任的方式去面對事情,但求無過,而不求無愧於心。其實,若是已近退休年齡,求個安穩退休,也還情有可原;只是常常看到二十幾、三十幾歲的青年,也因循苟且的混日子,真令人覺得可惜。
 
 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讓世界更美好 !
 
 
 
給畢業同學的一封信:代間的省思
本篇文章出處:陳長文
作者: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會長陳長文

各位同學們,大家好:
  
如果對比東西方對「畢業」一詞的用語,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所稱的「畢業」一詞,含有結束的意思,意謂著結束了一段學習的過程。但英文中的畢業典禮,叫做 commencement,則是「開始」的意思,意謂著即將要展開的新的人生。

我很喜歡後者積極進取的意謂,事實上也是如此,表面上各位結束了人生很重要的一個學習階段,但實際上,各位正站在一個關鍵的起始點。一個真正獨立的人生,即將在眼前展開。

可以想像,在這個邁向獨立的時刻,很多的同學,都會有一種面對不確定未來的戒慎甚至惶惑。要繼續升學?還是去找工作?又找不找得到工作?按照常理,我應該針對同學的心情,以過來人的身分,告訴大家如何規劃畢業後的職場生涯或留學生涯、加強自己的專業競爭力,諸如此類比較實用的觀念。

但我轉念又想,這些問題雖然重要,卻非核心。而所謂的核心問題應是,認識人生,並認識自己應該追求的人生。因此,我想選擇「挫折」與「正直」,這二個觀念,來期勉大家。

挫折,是人生最大的資產與禮物

第一個想要和大家談的觀念是:「挫折,是人生最大的資產與禮物。」大家或許會覺得,不是該談怎麼成功嗎?怎麼先談起了挫折呢?這不是在唱衰大家嗎?不對,這不是唱衰,這是最大的祝福,希望大家畢業之後,能夠先經歷一連串的挫折,因為順境往往造就以後的逆境,只有逆境,才能激發自己的潛力,讓自己認清人生的真諦。

多年前,因為一些偶然的因緣,認識了罹患進行式肌肉萎縮症的朱仲祥,自幼即失去了雙親照顧、被醫生判定活不過廿歲的仲祥,身軀臠縮如同幼兒,喪失行走能力、心肺功能衰竭、呼吸困難,連寫字、按鍵盤都很困難。

即便如此,每次看見他,卻總是保持著永遠的開朗,仲祥總是用熱愛生命地口吻說:「只要有呼吸,就有希望!」雖然仲祥在二○○一年離開人世,即便陷入這麼困難的處境,挫折仍沒有打倒他,仲祥精采地、認真地、盡力地充實了屬於他的三十七年的人生功課。

類似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們沒把上天加諸在他們身體上障礙,當成自憐自艾的理由,而是調整自己,更平實地活出屬於自己的生活。

如果,這群勇士面對自身如此鉅大的肢體障礙,都能一任無悔地把每一個挫折當成人生功課,用心地去看待,絕不放棄、絕不退縮。那麼,我們這群手足俱健的人,又什麼理由在逆境來時俯首稱臣,在挫折面前放棄自我呢?

艾力生耶魯演講: 我看見一千個失敗的人

曾經看過一個有趣的演講故事,有一次甲骨文的執行長艾力生 (Larry Ellison),他應邀到耶魯大學對著一千名畢業生演講,他對著在場的耶魯高材生們說:「今天我看著我的前面,我並不是看到擁有光明前程的一千個希望,我看到的事實上是一千個失敗的人,我沒有看到一千個各行各業的領袖人物,我看到的是失敗的人。為什麼?因為我艾力生,世界第二個有錢的人,是大學的退學生,而你們不是。他接下來說,比爾蓋茲是世界上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第一有錢的人,他也是一個退學生,你們也不是,還有一個人叫做艾倫(Paul Allen)跟比爾蓋茲(Bill Gates)是合夥人,他是世界第三有錢人,他也是一個休學生,你們也不是。」

從表面看,他在畢業典禮的場合講這樣的話似乎非常不適合。可是,各位我們用心去想,他的本意當然不是如此,他是要告訴我們學校教育只是給我們一個基礎,我們要認識大學教育的侷限性。

透過這段震撼有力的演講,不知道大家能否體會,「挫折」往往代表生命的「轉折」,生命總會在特別的地方轉彎,今時今刻的不順遂,往往是為自己人生一份特別的體驗,乃至於未來的成功埋下伏筆。

而我要舉的另一個例子,則是我自己的。二年多前,我所服務的理律法律事務所經歷了嚴重打擊。一位資深員工捲走了客戶約三十億的款項。面對這樣重大的打擊,最簡單的選擇,其實是倒閉。但我們想到,事務所裡有五百位同仁,理律是大家的經濟依靠。而且,我們也必須對客戶負責。我們就想,理律絕不能倒下。

於是我們開始了與客戶長達一個月的談判。這其間,也幾度瀕臨談判破裂。代表理律和客戶談判賠償事宜的我當時,很能體會春秋時期伍子胥一夜白頭的心情。
後來終於達成協議,除了分期償還客戶失款,其中更協議將一部分的賠償轉為公益用途,這個協議一出,報紙甚至特別地寫了一篇社論,讚譽理律即便在最艱難的時刻,仍能想到對社會的公益責任。

二年多過去了,理律不但撐過去了,而且變得更堅強。我常常會回頭去想這件事,我漸漸發現,那件當時視為痛心至極的災難,對現在的自己來說,卻是人生最重要的禮物之一。
透過那次的事件,我有機會更深一層地去認識人性、反省自己,更深層地思考人生的意義,經歷了那樣的挫折,會讓自己發現許多不曾想過的盲點。

現在的我,反而很同情那位捲款逃走的同事,他雖然得到了三十億,但他卻失去了自己。也許他能永遠地逍遙法外,但終究得惶惶惑惑地過一輩子,良心的法庭,已然審判了他。

而說到這裡,我想告訴各位同學的是。包裹在挫折外表下的東西,往往是珍貴的成長禮物。每每看到社會新聞中,許多人因為一時的挫折,自暴自棄、頹然迷思,甚至選擇結束生命,我都覺得很痛心,很多人只看到挫折的表象,就因此被擊倒了,也就因此失去發覺挫折所代表的真正意義。


我們應當追求什麼樣的人生? 答案是正直

第二個想談的觀念則是,我們應當追求什麼樣的人生,我的答案很簡單:正直。法國大哲學家蒙田曾說:「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正正派派作好一個人;最艱難的學識莫過於懂得自自然然過好這一生。」

在談這個觀念之前,首先,容我鄭重地代表我們這一個世代,向各位致歉。為什麼要致歉呢?

容我流俗地以總統女婿趙建銘為例,其實,趙建銘犯的錯並不是特例,它反應社會各個層面價值偏差的總集,趙建銘,也不過就是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為什麼會表現出令人無法想像的巨大貪念呢?我相信,他也曾經是一張白紙,而這張白紙不是一天之內就變黑的,轉污的過程,是一連串、長時間的負面養成歷程。

首先,他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他的父母親並沒有善盡教導之責,但更令人感到沮喪的是,趙建銘出身於一個知識菁英的家庭,他的父親曾當過學校校長。但這位「一校之長」卻和他的兒子一起捲涉進不堪聞問的貪瀆風暴中。

這位校長,透過負面的身體實踐,等於自幼即灌輸他的子女,以財富為唯一導向,而棄是非判斷於不顧的錯誤的人生態度。而更令人寒心的是,這樣的「教育」工作者,竟然曾是一位校長。它諷刺地示範了多麼巨大的荒謬。

其次,我們的學校教育也是有問題的。醫學院畢業的趙建銘,以結果論,在求學的過程中,已可被歸類為「佼佼者」。但這位佼佼者的學業表現與人格表現,卻可以完全地割裂開來、對立開來。我們的教育體系,顯然只重視「專業的培養」,卻輕忽「人格的培養」,才會出現這種專業與人格割裂的矛盾現象。

其三,我們的社會教育也出了問題,趙建銘因為成為總統女婿,接近了權力核心。立心已偏的他,加倍地容易受到權力的誘惑,是很容易理解的。但當他身邊的人,並沒有表現出與他不同的行為模式,甚至選擇與他同流合污的時候,他更加沒有機會去檢驗自己行為的偏失。

在媒體揭露的許多事證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巨大共犯體的成形,其中牽涉了官員、企業主、醫界人士、律師等等,許許多多在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
這點點滴滴都已顯示趙建銘之非,已非其一人之非,而是環繞在他身邊所謂的「上流階層」、「權力核心」的集體墮落。

社會中堅沒能捍衛社會價值 我只能說「慚愧!」

各位這一世代的年輕人,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正是處在和趙建銘相同的價值環境之中。沒有誠信的總統、接受不當利益的官員、以金錢疏通公務員的商人、對貪腐防杜消極失職的司法機關、以清流自居卻對貪腐噤聲不敢言的意見領袖...。

在這巨大的負面氛圍下,要維持「正直」的本心,可以想見,在思想與內心層次,各位要面對多大的挑戰。
而這就是我認為我們這一世代,要向各位這一世代的年輕朋友道歉的緣故。我們這群自詡為「社會中堅」的群體,並沒有好好地捍衛正義與正直的社會價值,讓我們的下一代,必須面對極大的誤導。就這一點來說,我只能說:慚愧!慚愧!慚愧!

但另一方面,我要說的是,我們這一世代,也並不全都做了負面示範,還是有許多人,在他能力所及的人生範圍內,盡其本心地經營屬於他的正直人生。

仍有不懼立委權威的海關官員、基層員警,忠於職務、堅守崗位;仍有一群新聞工作者,敢於對抗權威,揭發不法;仍有一群大學教授,走出了校園的象牙塔,持續不輟地為挽回社會良知發聲;仍有一群司法人員,敢於向媚諂權力者的風氣,嗆言怒語;仍有心繫弱勢,集資集力為社會付出的企業人士...。

換言之,這社會即便有負面的逆流在毀傷社會的正直善念,但正面的力量卻從不曾消退。套句李遠哲先生的名言:「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雖然這句話現在顯得有點諷刺)。事實上,這個社會向上與向下的力量總是不斷地拉扯著,像是一場拔河賽,向那一方擁靠,就看那一方的力量比較大。

換言之,不管是對各位,或者是我們這一個世代來說,要成為什麼樣的力量,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選擇是操諸自己的。所差別者在於,我們這一世代,選擇了那一個陣營,多已既定。

但各位年輕朋友卻還沒有做出選擇,或者精確地說,還來得及告訴自己、提醒自己,要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而這「開始」的第一步,是無比重要的,因為,當你選擇正直的第一步,下一步的正直路就容易多了,但若大家選擇的是不正直的第一步,就很容易像趙建銘一樣,一步一步地錯下去,難以回頭。

不後悔的人生 關心無助靈魂

最近,我收到了一篇文章,是清華大學教授彭明輝先生寫的「不後悔的人生」。這篇文章引了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寫的小說《伊凡‧伊列區之死》裡的情節。
故事主角伊凡.伊列區直到「死前」,都可以算作「非常成功」,至少是那種他「自以為是」的成功!他做到令人欽羨的高等法院檢察長,有一個人人羨慕的漂亮太太,交往的都是聖彼得堡的上流階級和貴族。他聰明伶俐,善於討好長官,立志要在官場裡出人頭地。出身貧苦的他,平步青雲、財富迅速累積、好不威風得意。

然而,這個「成功」的故事,卻急轉而下,有一次當他在掛窗簾的時候,竟從梯子跌下,從此臥病不起。臥病後,他才開始發現,正如他以往一般從沒有關心過別人一樣,身邊沒有一個人真正的關心他。

他的醫生毫不在乎他的疼痛與憂慮,不把他當作一個有感覺有思想的人,只是機械化地用專業角度在處理他的身體。這就像他在法院一貫的風格,他只想從專業角度把所有的案件冷漠而優雅地處理掉,冷漠到近乎無情與殘酷。

他的同事知道他遭難後只想打探他遺下的空缺會讓誰升上,像秃鷹一般貪婪地等待著從他的不幸中得到好處。而以前的他也是一隻一模一樣的秃鷹。
不甘於平凡的他,一生都在追求財富、名利以及與眾不同。

但直到將死,他才發現,他從沒有得到過一件與人不同的東西,他從沒留下會讓人銘記在心的功勳,他一生的官運亨通、功成名就,都是只不過是「庸俗至極」的集合。他很想從頭來過。但上天已不再給他第二次機會!

大家會不會擔心自己成為第二個、第三個伊凡.伊列區呢?當臨到了和伊凡.伊列區同樣的最後人生,我們是否能泰然地告訴自己,我對自己的人生無愧?我曾運用我所擁有的力量,造福過自己所處的社會、關心過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體諒過世界各個角落受苦受難的無助靈魂?

遇到人生十字路口 我們知道正確的路

其實伊凡.伊列區的故事,也警示大家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那就是「慎始」。在電影《女人香》中,奧斯卡影帝艾爾帕西諾飾演一位目盲的退伍軍官,他在片中慷慨地說道:「人生,會遇到無數的十字路口,每一次,我們都知道那條路是正確的,但我們從不選它,因為我們知道,正確的路有多難走。」

用這句話來檢視伊凡.伊列區的人生,我相信,每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他內心其實都知道那一條路是正確的,只是他一再給自己藉口,放任自己選擇那條容易但不正確的路,於是愈走愈錯、愈走愈遠。
這樣的情形,也一樣可以用來檢驗前面所提的趙建銘的例子。當面對不正當的利益誘惑,第一次他選擇臣服在利益之下而去扭曲應有的正直堅持,第二次、第三次...漸漸地他就愈走愈遠,也錯的愈來愈離譜。

而各位同學雖然才剛離開校園,程度不同的,其實也已走過好些個十字路口,同學們也該自問的是,在自己成長與學習階段,走到了各個十字路口之前,各位做了什麼樣的選擇?趙建銘的例子,又帶給大家什麼警愓呢?

心態尤其是重要的,一旦各位在心態的十字路上錯了這一步,之後的人生路就很難期待了。漸漸地就會讓自己在每一個十字路口畏難擇易、去正取邪,惶惑地虛擲人生,終至不返。

對於這最基礎的價值建立,同學們尤其要戒慎恐懼。例如,當各位出社會工作時,如果服務的公司要求自己作假帳,就代表那間公司根本不值得為他工作。雖然當下作出抗拒,會遭到很多的壓力與困難,但那些困難與壓力,將會引導你找到正當的人生方向、正當的工作。

紅十字之父獻大愛 身影永留世人心中

接著,我想拿另一個人的例子與伊凡.伊列區作比較,那就是紅十字之父,亨利.杜南先生,這位瑞士銀行家,當他路經蘇法利諾戰場,看到路上哀嚎垂死的士兵,他選擇留下來救傷援苦,這還不夠,他覺得自己一個人能力單薄,遂開始奔走四方,呼籲成立中立的救援組織,而為了獻身於這樣的大愛,他的銀行事業從此一蹶不振,從此落魄潦倒。可是,也因為他的努力卻使得至今傳承逾百年、濟扶無數苦難靈魂的紅十字會,就此誕生。

亨利.杜南剛好和伊凡.伊列區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當臨到人生的盡頭時,表面上功成名就的伊凡.伊列區,實際上一無所有;表面上一無所有的亨利.杜南,他的身影卻永遠永遠地留在世人的心中。
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伊凡.伊列區,也都可以是亨利.杜南。我們選擇當誰呢?要選擇什麼樣的人生觀,我們的人生才可以無悔呢?我很希望各位同學能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最後,對於這封信,我抱著很深很深的期待。經常在報紙論壇投書的我,其實心中也有很大的挫折、很深的虧欠。相對於像白紙一般的你們,許多現在正掌握著權力,擔當社會中堅的上一代,是應該要感到羞愧的。

特別是政治人物,他們一直在做著許多令人痛心、不可思議的負面示範,扭曲了人性、扭曲了正直。經常對這些掌權者針砭疾呼的我,突然間非常的感慨,我想,他們的性格已經固化了吧,這許多的呼籲,都只能是狗吠火車。
這時我想,與其期待這些固化的人改變,也許更該期待還處在液化階段的各位,謹慎地抉擇人生、對待人生吧,這是我寫這封信的心情。

孔子曾說:「德不孤,必有鄰」,在我的人生之路上,所見過真正成功的人士,他們最大的資產就是正直的性格,因為正直,所以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因為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才能擁有更多的機會。
所以,我最後要再重覆一遍,當一個正直的人,是一切成功的源頭。能接受挫折的洗禮,才能真正地贏得人生!

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會長 陳長文

其實,這封信,我的寫信對象不只是大學應屆畢業的同學,我更想藉這封信,告訴天下父母、為人師長者、以及社會上的其他「大人」們。我們所做的一切,在在地影響著年輕一代的想法與行為。如果,我們真的愛我們的子女、我們的學生、這一群國家未來的希望。那麼,請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好榜樣。透過我們自己的身體力行,來形塑年輕一代的價值觀。

比方說,在信中,我舉了趙建銘的例子。不只是用來警省年輕朋友們,更是用來警省身為父母、師長的我們。而事實上,雖然趙建銘示範了極大的荒謬與錯誤,但從提供了警省社會這個角度言,也許,我們還應該感謝他。

又比方說,當我提到了十字路口的選擇,其實身為父母、師長、社會主體力量的我們這一個世代,更該深切地自問,我們面對了無數的人生抉擇、人生十字路口,有多少次是不畏於難地堅走正確的路?又有多少次折服在畏苦怕難地選擇了容易但錯誤的路?

另一方面,當我們的子女、學生臨到了不同的十字路口,我們又是如何地引導他們做出選擇呢?是透過溺憐溺愛,削弱他們的抗壓能力與獨立性格,讓他們不敢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還是以身作則,先由自己開始,身體力行崇善守正的價值堅持,以要求我們的下一代,不能輕易因為困難而向不正義的價值觀妥協呢?
甚至擴大來說,這些屬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反省,放在大學畢業的時間點都有點過晚了。那是孩子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無時無刻,父母師長都應思考的問題。

進入腐朽的循環 社會將集體崩壞

最近有一份問卷調查指出,有高達四分之一的大專院校學生願意為了升遷與薪水,為公司作假帳。這是一個很令人震驚、也讓人很挫折的數字。
但當我們痛心地指責年輕人出現了這種價值失落、偏差的嚴重問題時,其實,我們更該問的是:孰令致之?如果這一份問卷代表的是年輕世代中,為數不少的年輕人的價值觀的話。那麼它所表彰的錯誤,不會是表面上年輕人的錯誤,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會是他們的上一世代、上上一世代的錯誤。

因為這樣的價值觀不會平白地形成,它必然是一個模仿的過程,顯然地,事實上也是確然地,身為父母、師長的我們這一世代,的確有為數不少的人,特別是有錢、有權、有官位、有資源的人,作出了許多令人覺得極為羞恥的負面示範。

我們這個世代該自問的是:我們在年輕人的面前表現了什麼樣的人生態度呢?面對金錢與權力的誘惑,我們把良知與對正直的堅持放在什麼樣的地方呢?面對不公不義的政治現實、社會現象,我們是選擇站出來批判斥喝,還是冷漠噤聲呢?

如果,我們自己都把金錢奉為最高價值,而輕易棄守良知善念的話,又如何期許我們的下一代,面對升遷加薪的誘引,不會為一個貪敗不法的公司集團造假違法呢?
如果,我們自己都選擇對社會不義的一面,冷漠不關心,又如何期待我們的下一代,有勇氣去捍衛正義、對抗腐敗呢?

當我們這一代的價值觀腐朽了,這樣的腐朽也將傳染給我們的下一代。一旦一代與一代間,進入了這種腐朽的循環,社會也將集體崩壞。這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飄渺的預測。而是台灣這十數年來的具體寫照,因為我們無所作為的懈怠,坐令誠信、正直、公義等善念盪然消散,使得我們正集體地承擔沉淪的苦果。這些痛苦不僅僅加諸在我們的身上,更將加諸在我們的子女身上。

把獨立當做送給子女最大的禮物 
那麼,下一個問題是,我們該怎麼做呢?與其抽象的泛論,我想舉二個最近的實際例子。來談談我認為我們應該有的「實際作為」是什麼?

第一個要舉的例子是,歷史上最大筆的行善捐款:股神巴菲特宣布捐出家產的百分之八十五、三百多億美金給比爾蓋茲創辦的公益基金會。為了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聯合報特別來訪問我的感想。我第一個感觸是,東西方的價值文化,實在頗有差距。

我首先想到的是狐狸的例子。狐狸長至四、五個月的時侯,狐狸父母都不再給小狐狸吃東西,當小狐狸還要撒嬌的去找父母要東西吃的時候,這時候父母親會用非常嚴厲的態度把小狐狸嚇走。為什麼呢?顯然是生物的宿命,希望下一代能夠早點獨立成長,能夠比上一代加倍的優秀。

其實,西方人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在某方面,和狐狸非常相似。他們把「獨立」二字,當做送給子女最大的禮物。因為他們知道,獨立的追求自己所屬的人生、自己親手打造的成功,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最重要的歷程。

這與華人社會習慣把孩子「照顧的好好的」,很不相同。華人社會對子女不但從出生到成長,呵嚄備至,父母親甚至還得幫孩子想到他出社會、成家立業、垂垂老矣時該怎麼辦,於是,父母親極盡可能地攢聚財富,想要遺留子孫。

但若從「人生哲學層次」來看「子女最佳利益」時,就會發現,這種不斷攢聚財富,意想遺留親人的作為,其實是某種程度「剝奪子女的奮鬥過程」,也等於剝奪子女人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成分。
舉例來說,台灣有許多大企業主,他們最令人稱羨敬仰的,並不是他們可與國敵的財富,而是他們白手起家的奮鬥過程。但當他們把財富以親親有別的想法,遺給子女的同時,也等於剝奪子女,追求一個「因不懈奮鬥而贏得成功」的歷程。

相反地,西方文化在教育子女過程中,所強調的獨立觀,反而才是一種對子女的真正的尊重、真正的愛。這種「愛」,重視的是實質的、精神的層次;而東方的以親為先的「愛」,則反而流於形式的、物質的層次。

從這個分別,就可以體會出,為什麼美國會出現像巴菲特這樣的企業家了,他可以把財產全部留給他的子女,表達他對子女的「形式的愛」,但他沒有,他捐出了大部分的財產,因為他知道,那才是對子女奮鬥人生的真正尊重。

謹慎呵護、助燃孩子們心裡的愛苗

第二個例子,是不久前我在媒體上看到的故事,一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為了五十多位繳不起餐費的學生,在火車站舉辦音樂會,發起義演募款。這個故事中,令人欣慰的不只是那位小小年紀卻充滿愛心的小學生,還有他的家長、老師、同學,以及提供義演場所的火車站站務人員,當他們得知孩子有這樣的想法時,盡心盡力地幫助孩子完成他的想法,這不正是最棒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有社會教育嗎?

在這樣氛圍中長大的孩子,自然可以培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性。更重要的是,有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性,孩子就取得了成功人生的第一把鑰匙。

其實,就如同這位有愛心的小學生一般,人心裡的愛,從不曾消失。但好的家長、好的師長,會持續地、謹慎地呵護、助燃孩子們心裡的愛苗。而不稱職家長、不稱格師長,則會不經意甚至刻意地悶熄孩子們心中寶貴的愛苗。
當多一株愛苗獲得澆灌時,社會的集體幸福就獲得了多一分的力量。

相反地,當多一株愛苗被無情地悶熄的時候,社會的集體幸福也就失去了一分寄託,甚至因此多了一分負面拉扯的力量。這些看來至微的個別善念,其實巨大而深切地牽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幸福。

在應邀演講的時候,我常常強調一個觀念:「幸福,是總體概念」。沒有總體的幸福,就沒有個體的幸福,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多關心社會、多參與社會。但在這裡,我要強另一個相對的觀念:「幸福,同時也是個別善念」。沒有個別的、微小的善念加總,也不會有總體幸福的存在。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人生當中,有太多的事情,比表象的財富重要的多的多。一個不富有的人,可以是非常成功的人,如果他能對自己的人生俯仰無愧、行穩坐正,無所不安的話。
相反的,一旦非常富有,或者掌握至高權力的人,卻可以是一個失敗透底的人,坐不正行不穩,就得永遠惶惶不安,當他們犧牲了正直誠信來換取財富權力的同時,他永遠得擔心別人用一模一樣的方法,來奪取他們與魔鬼交易來的財富權力,這樣的人,不只輸掉了自己的人生,也污染了社會的價值、崩壞了社會的集體幸福。

這樣的人,不但不值得羨慕,如果這樣的人位居高位,為了捍衛社會的集體善念與集體幸福,我們更要勇敢站出來,大聲的批判討伐。這不只是為了我們的幸福,更是為了我們下一代的幸福。

 

super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很喜歡這五句話,它帶給我很大幫助,也希望對你有更大的幫助。 

第一句話:優秀是一種習慣
  

這句話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的。如果說優秀是一種習慣,那麼懶惰也是一種習慣。
人出生的時候,除了脾氣會因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後天形成的,是家庭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慣。

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習慣,有的人形成了很壞的習慣。所以我們從現在起就要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使我們的優秀行為習以為常,變成我們的第二天性。讓我們習慣性地去創造性思考,習慣性地去認真做事情,習慣性地對別人友好,習慣性地欣賞大自然。 

第二句話:生命是一種過程
  

事情的結果儘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過程更加重要,因為結果好了我們會更加快樂,但過程使我們的生命充實。人的生命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死亡,我們不能因此說我們的生命沒有意義。
世界上很少有永恆。
戀愛中的人們每天都在信誓旦旦地說我會愛你一輩子,這實際上是不真實的。

最真實的說法是:「我今天,此時此刻正在真心地愛著你。」明天也許你會失戀,失戀後我們會體驗到失戀的痛苦。這種體驗也是豐富你生命的一個過程。
 

第三句話: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並不一定是直線
  

在人與人的關係以及做事情的過程中,我們很難直截了當就把事情做好。我們有時需要等待,有時需要合作,有時需要技巧。我們做事情會碰到很多困難和障礙,有時候我們並不一定要硬挺、硬衝,我們可以選擇有困難繞過去,有障礙繞過去,也許這樣做事情更加順利。
大家想一想,我們和別人說話還得想想哪句話更好聽呢?尤其現在這個比較複雜的社會中,大家要學會想辦法諒解別人,要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很成熟,很不錯,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第四句話: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速
  

我有位朋友在學滑雪的時候,最大的體會就是停不下來

他剛開始學滑雪時沒有請教練,看著別人滑雪,覺得很容易,不就是從山頂滑到山下嗎?於是他穿上滑雪板,嗤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結果他從山頂滑到山下,實際上是滾到山下,摔了很多個跟斗。他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停止、怎麼保持平衡。
  
經過反覆練習,終於學會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這個時候他就發現自己會滑雪了,就敢從山頂高速地往山坡下衝。因為他知道只要想停,一轉身就能停下來。只要你能停下來,你就不會撞上樹、撞上石頭、撞上人,你就不會被撞死。因此,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進。
 

第五句話:放棄是一種智慧,缺陷是一種恩惠
  

當你擁有六個蘋果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它們都吃掉,因為你把六個蘋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個蘋果,只吃到了一種味道,那就是蘋果的味道。
  
如果你把六個蘋果中的五個拿出來給別人吃,儘管表面上你丟了五個蘋果,但實際上你卻得到了其他五個人的友情和好感。以後你還能得到更多,當別人有了別的水果的時候,也一定會和你分享,你會從這個人手裡得到一個橘子,那個人手裡得到一個梨,最後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種不同的水果,六種不同的味道,六種不同的顏色,六個人的友誼。
  

人一定要學會用你擁有的東西去換取對你來說更加重要和豐富的東西。所以說,放棄是一種智慧。做人最大的樂趣在於通過奮鬥去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有缺點意味著我們可以進一步完美,有匱乏之處,意味著我們可以進一步努力。
   

super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